第273章 不一样的讲课方式(第1 / 2页)
方伟很满意造出来的效果,不过这词其实还是稍微有点瑕疵的。
像是在词中的早生华发,人生如梦,都是苏轼经过一番境遇后,有感而发,感叹古时英雄今时梦。
曲折地表达了他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可是如今方伟才多大,二十出头,哪来的际遇?哪来的华发?
放在一些倚老卖老的人眼中,连毛都没长齐呢。
不过方伟也不管了,他都把这首词给搬过来了,难道还要去解释这些感慨是怎么来的吗?
我就是有阅历,就是有华发,早熟,稳重,怎么了?不行啊。
而那些教授显然不会纠结这个问题,像这种文学创作,喜欢装个X也是很正常的。
他们不也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自称为老夫吗?
真正关注的,是今天课上的内容。
“咱们就来说这‘三国周郎赤壁’中的周郎吧!这个周郎,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说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周瑜。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听过三国评书的人,看过三国电视剧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周瑜是个气量狭窄的人,因为我们记住的是那个“三气周瑜”的故事,我们记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我们记住的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但是事实上真正的周瑜却并非如此!真正的周瑜不仅不是《三国演义》中写的气量狭小,反而是一个非常忠诚而又英雄的人物。”
因为前世就有位叫易中天的著名学者品过三国,方伟这回到没有像讲西游那样,翻阅各种资料,直接搬过来就行。
讲道这里,一些不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就愣住了。
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吗?
那他就是个气量狭小的人啊,跟英雄沾不上边吧?
然而,更多的人确实脸色凝重。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像是他们真正熟知那段历史的人,自然知道方伟讲的都是真的。
而且这段话听起来也没毛病,看的出来,是花了心思的。
如果被方伟知道了众人心中所想,肯定又会撇嘴了。
花了心思?
他花了毛的心思啊。
吃颗记忆胶囊,搜索下易中天品三国,不就全记住了?
整个过程,简单而方便,soeasy!
“周瑜24岁的时候就被孙柬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就是当时他们这个地方的人都管他叫周郎,叫孙柬为孙郎。
‘郎’是小伙子的意思,这个时候呼他们为郎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
啥?
帅哥?
台下不少人被逗乐了。
这不是在讲三国吗?怎么连帅哥都出来了?
不过很多人对这种讲课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至少,这样听着不会枯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