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新年新生(第2 / 2页)
"吴教授说,他下个月要去鹏城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柳文娟不动声色地补充,"你们倒是可以再交流交流。"
与此同时,书房里,刘光天正与港大的吴教授通着电话。
“沈哲这个年轻人,心性沉稳,不浮不躁,确实是个做学问的好材料。”
吴教授在电话那头中肯地评价,随即语气略显迟疑,
“不过他的家境相对普通,父亲是位中学教师,母亲是医生,与你们刘家相比……”
“吴教授,”刘光天温和却坚定地打断了他,声音里带着历经世事的通透与淡然,
“我们刘家走到今天,从不需要依靠子女的联姻来巩固任何地位。
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这个年轻人,能否让念军重新找回发自内心的笑容,能否理解并尊重她为之倾注心血的事业。”
挂断电话,刘光天望向窗外沉静的夜色,目光深邃。
作为父亲,他最大的心愿,不过是看到女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
一周后,鹏城医院。
李念军刚完成一台复杂的肝切除手术,护士长便送来一封邀请函:
"李医生,港大医学院的学术研讨会,院长特意嘱咐请您参加。"
翻开精致的邀请函,主办方联系人一栏赫然写着"沈哲"。
研讨会上,沈哲的报告关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的临床预测模型",其严谨的数据分析和创新的研究思路,赢得了满场掌声。
在提问环节,李念军就一个临床数据提出了不同见解,沈哲认真记录后,诚恳表示需要进一步验证。
"李医生的临床经验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方向。"会后,沈哲特意找到她,"如果您方便,我想邀请您参与我们这个课题的临床数据验证工作。"
就这样,专业的合作悄然开始。
每隔两周,沈哲都会从香港过来,与李念军讨论研究进展。
他们常在医院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见面,木质桌面上总是铺满图纸和文献,一聊就是整个下午。
咖啡馆老板渐渐熟悉了这对总是讨论着专业话题的男女,总会为他们留出最安静的角落。
有时讨论得太晚,李念军会尽地主之谊,带他去尝尝地道的潮州菜。
在那些简朴的小店里,他们的话题渐渐从专业领域延伸到彼此的生活。
沈哲会说起他在医学院的趣事,李念军也会偶尔提及在海外求学的经历。
三个月后的一个黄昏,两人刚整理完一批临床数据,窗外的晚霞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沈哲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手稿,纸张边缘已经微微卷曲。
"这是根据您提供的病例资料完善后的论文,我把您列为共同作者。"
他的声音比往常略显紧张,推了推眼镜,
"另外..."他顿了顿,从文件袋里取出一张音乐会的门票,
"我想以个人名义,邀请您共进晚餐,然后去听一场音乐会。"
李念军微微一怔,看着眼前这个总是认真倾听她每一个专业意见的学者,注意到他今天特意换了一条新领带。
她想起这三个月来,每次讨论时他专注的神情,每次她提出建议时他认真的记录,还有那次她感冒时,他特意带来的枇杷膏。
窗外,华灯初上,鹏城的夜晚刚刚开始。
她接过门票,第一次在医学之外的话题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好啊。听说这场音乐会有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我一直很想听。"
沈哲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那光芒比窗外初上的华灯还要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