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华兴手机问世(第2 / 2页)
订单洪流:华兴在鹏城、东莞的工厂,于发布会一周内收到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从几千台迅速飙升至百万级别。
生产线三班倒运转,依然难抵汹涌需求,真可谓“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热潮迅速蔓延至产业与战略层面。
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通讯巨头第一时间采购样机紧急拆解,结果却令他们陷入震惊乃至绝望:
华兴自研的微型处理芯片,以远超业界水平的制程工艺,实现了运算效率与功耗控制的跨越;
高密度锂聚合物电池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将续航提升至“大哥大”的三倍以上;
最令对手束手无策的,是代号“青鸾”的核心通信模块,其创新的数字滤波与信号增强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模拟信号时代不稳定、易干扰的顽疾。
这并非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的技术生态。
一位参与拆解的摩托罗拉高级工程师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
“我们面对的绝非普通创新,而是一场代际革命。
他们在芯片、能源、信号三大核心领域构筑的壁垒,以我们目前的积累,短期内无法逾越。”
当全球产业仍在为优化模拟信号、降低功耗成本而绞尽脑汁时,华兴已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行业粗暴地拽入了全新的数字通信时代。
然而,这般盛况在大洋彼岸的五角大楼和国会山,引发的却是刺骨寒意。
一份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紧急呈送的评估报告,详细分析了华兴手机的军事潜力:
微型化芯片在军用设备上的应用前景;
高能量密度电池对单兵装备续航的革命性影响;
异常稳定的数字通信技术对军事通讯安全的严峻挑战。
“先生们,”一位三星将军在机密简报会上指着参数对比图,声音沉重,
“这家东方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展现的并非10%或20%的领先,而是代际的差距。这已严重触及国家安全核心。”
几乎同时,中情局的绝密简报用加粗红字标出结论:
“这不是商业竞争,是对国家技术霸权的直接挑战与系统性威胁!”
压力迅速传导至政治层面。
摩托罗拉等传统巨头的说客频繁出入国会办公室,将议题拔高至“国家战略安全”与“未来科技主导权”。
“我们必须行动!”一位副总裁在闭门会议中警告,“绝不能容忍在关键通信领域出现无法掌控的领导者!”
白宫战情室的高级会议上,气氛凝重。
“能否通过商业合作获取技术?”一位经济顾问试探。
“不可能,”中情局局长断然否定,“华兴股权封闭、技术自主,且与对方政府关系密切。常规途径无效。”
国家安全顾问的目光扫过全场:“是时候启动非常规手段了。我们必须向世界明确,谁才是规则的制定者。”
一场由国家力量主导、旨在扼杀华兴于崛起之中的全方位狙击,已悄然拉开序幕。
法律的、贸易的、外交的武器被逐一擦拭亮出,目标直指这个来自东方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