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 章 苍天有眼,百姓有福(第1 / 2页)
三天后,何棋坐上马车跟在嬴政的马车后面,慢慢的向庄园驶去。
这时候庄园里,白粟也早早的起床,白粟起来后开始庄重的洗手,然后整理自己的衣物,接下来他走到地头前,等着太阳的升起。
在白粟身后则是庄园里原本的农户,他们也是一脸严肃的在看着自己面前的那两块土地。
不久后,墨礼、墨雪、黄莆擎天等人也是来到了这里,他们都知道这一天对白粟,对农家以及天下百姓有多重要。
在所有人都来到这里后,一阵马蹄声响起,嬴政的车驾也来到了这里,跟在他后面的就是何棋的马车。
“陛下。”
见嬴政走下马车,一群人向嬴政行礼,嬴政也是向他们点点头,然后带着蒙毅来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那几株玉米和土豆处。
何棋则是先与黄莆擎天和墨礼等人打了一下招呼后,他来到白粟的身边:“白老。”
白粟向何棋点了一下头,然后继续看向东方。
当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田地的时候,白粟一脸的兴奋:“秋收了。”
白粟第一个走进田地里,然后伸手掰下来了一棒玉米。
庄园里其他的农户也开始走进田地,他们将一个个玉米棒子掰下来,然后小心的放进带的竹筐里。
即使何棋告诉他们可以先将玉米杆割倒,那样更方便,而且玉米的叶子也不会伤到脸颊。
但是白粟他们则是认为那样会损失一些玉米粒,那是不可以的。
就像他们现在掰下玉米,如果玉米棒上有玉米粒掉到了地上,这些农户都会小心翼翼的蹲在地上捡起来。
在白粟带着人开始收玉米的时候,嬴政也是挽起了自己的袖口,他来到自己种下的那几几颗玉米面前,伸手将上面的玉米棒一个个的掰了下来。
蒙毅则是拿着一个托盘在旁边接住嬴政掰下来的玉米。
这时嬴政也是看到地上掉了几粒玉米粒,他俯身将掉的那几粒玉米捡了起来放到托盘上。
玉米收完后,嬴政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土豆。
(我知道这两个东西不是一起收的,作者家也是农村的,但是这是小说,各位义父轻点骂吧!!!o(╥﹏╥)o)
这个时候何棋从旁边跑过来,手里拿着早就打好的几件农具,然后将它们交给嬴政和蒙毅。
“陛下,这土豆就是将这个秧苗直接拔掉,秧苗上会带有一些土豆,土地里还会有些,我们就用这工具将周边的土翻起来,就能收获了。”
“这一个一株秧苗上最少能有三个土豆的。”
听完何棋说的,嬴政握住土豆苗,然后一用力将它拔了出来。
果然这个土豆苗上带着两个拳头大小的土豆。
蒙毅见状,急忙拿出另一个托盘,等嬴政将上面的土豆摘下来放到上面。
接下来嬴政与蒙毅还有何棋三人一起将这个土豆苗周围的土都翻了过来。
翻过来的土里又找出了两个大的以及四个小的土豆。
何棋看着托盘里的土豆,这产量就是后世一般的田地也不一定有这些吧,真是手机出品都是精品啊。
这一个土豆苗就结了这么多的土豆,嬴政一共种了六个苗。
等把六个土豆苗都拔出来后,整整放满了六个托盘。
嬴政看着那六个玉米棒,又看了一下那六盘土豆,嘴角的笑容都要压不下去了。
看着侍者手里拿着的那些土豆和玉米,嬴政连龙袍上的尘土都不管二楼。
他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四十五度放在阳光下,仿佛想要看透土豆一样。
看了一会后,嬴政将土豆放回托盘,然后看了一眼还在收玉米的白粟等人。
看他们的速度,上午应该能将玉米收完,那片土豆应该要到下午了。
嬴政拍拍手,转身离开这里向他休息的院子走去,他要在这里等白粟他们将玉米和土豆都收好。
虽然嬴政已经从自己的种下的这几个土豆和玉米上得出了何棋并没有撒谎,但是他还是要亲自看一看。
等到嬴政洗完手后,他坐在那里开始批阅奏折。
哎?何棋发现嬴政桌子上的奏折好像比以前少了一些呢,难道是自己的错觉吗。
以前奏折的高度都是差不多到嬴政头顶,现在竟然只到嘴的那里了。
剩下的那些奏折何棋猜测应该是交给别人去批阅了。
难道是扶苏?
自从回来还没有去看扶苏,也不知道扶苏那边怎么样了。
老黑也是跟自己一起去了东瀛,扶苏那边的事情都是暂时交给了玄戈负责。
何棋与玄戈还不熟,只能等这件事过后,自己亲自去询问扶苏了。
中午的时候,白粟等人简单的吃了一口饭后,就继续开始干活。
上午已经将玉米收好,现在一部分人正在那里给玉米脱粒,剩下的一部分人则是在起土豆。
一直到了太阳西斜,白粟他们才将土豆全都收取完。
那片种植了土豆的地方,被白粟带人翻了好几遍,即便是一个玻璃球大小的土豆都被找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让人期待的时刻了。
“称重。”白粟满脸兴奋的看着那一堆土豆,其实作为农家侠魁白粟已经大致猜到了土豆能有多重。
不过为了更加确定,还是要确定一下。
“十石。”
“二十石。”
“三十七石。”
随着一个个数字的出现,白绾在白粟的身边拿着纸笔开始记录。
最后一亩土豆的重量已经被称出来了,所有人都在那里看着正在计算的白绾。
嬴政、皇莆擎天、墨礼、何棋以及白粟都在等着。
在白绾计算的时候,蒙毅也在那里计算。
百石。”白绾声音有些颤抖的说出了一个数字。
嬴政等人又回头看向蒙毅。
蒙毅深吸一口气,然后点点头。
“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时候白粟仰天长笑,几滴浑浊的眼泪从比白粟的眼角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