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炮灰崩人设啦[快穿] > 第45章 六十年代错位人生45

第45章 六十年代错位人生45(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备用网址

    天元九针主在激发人体机能, 让身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或产生抗体,遂不但可以治愈尘肺病和各类传染病,对所有涉及免疫力低下的病症, 都有奇效。

    姜宓在市里的一个多月,带着何主任、蔡教授等人, 治疗各类传染病215人,尘肺病患者638人,开班教学500多场。

    遂军部,除给姜宓颁发了个人三等功, 还给她和何主任、蔡教授等人, 另颁发了团体二等功。

    市里则给他们一人颁发了张奖状,发了一条羊毛毯作为奖励。

    传染病医院为表感谢,一人送了套茶具(一个搪瓷托盘,一个暖瓶, 四个搪瓷杯子)。

    矿区医院原来的郑院长,降职去地方, 新上任的张院长, 让人给大家送来副写有大家名字、事绩的牌匾,另给姜宓送了面锦旗。

    除此之外,卫生部把大家的医生级别都往上提了提。

    姜宓由卫生兵提为军医,比在京市中医院还高两级,每月工资为135元。

    何主任、蔡教援升了三级, 白老、贺教授、钱铮友两级, 吕莹一级。

    市报、军报过来采访, 姜宓嫌麻烦——没见。

    对方便找上了何主行、蔡教授等人, 谈话间, 姜宓的名字一再被提起, 结果,报道出来,一篇文章,她的事迹占了大半。

    姜宓身后的书架上,就放着吕莹拿回来的军报、市报、奖状、锦旗。

    巫家昱拿起报纸翻了翻,放下时看到架子上的插花瓷瓶。

    “这花瓶哪来的?”巫家昱拎着花瓶走到阳台门口,问屋里收拾行李的吕莹。

    吕莹回头扫了眼:“任老太送的,说是春天来了,屋里摆瓶花,心情好。”

    “她送你就收?”巫家昱语气不是太好。

    吕莹有点委屈:“仿宋的假货又不值钱。”

    巫家昱“嗤”了声:“什么仿宋的,这就是宋代的青花瓷瓶。”

    “啊!”吕莹惊得放下叠了一半的衣服,接过瓶子仔细看了看,“她跟我说是仿品,五毛钱买的。”

    姜宓放下手里的花草集,偏头看来,好奇道:“很贵吗?”

    “不值钱!”巫家昱回了她一句,压低声音问吕莹,“除了兰花、这瓷瓶,她还送了什么?”

    吕莹跟着小声道:“任剑佛的病控制住后,她就来了,说是谢谢姜医生救了她家老任,提了两支人参,一支八百年、一支五百年的,我没敢收。后来姜医生不是感染上出血热吗,身体免疫力下降,她知道后又送了支两百年的来,我还是没收。不过,我和何主任、蔡教授几人凑了150块钱,跟她买了40片任剑佛配药剩下的六百年人参片。”

    “这之后,她上门就频繁了,拎盒点心,带个自己做的小蛋糕什么的,知道姜医生忙,便是养病,医书也不离手,她来了,也不多坐,待上十几分钟,跟姜医生说说话就走,知情知趣的,我也不好赶。”吕莹绞着手指,不安道,“我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该让她上门?”

    巫家昱捏了捏眉心:“姜医生很喜欢跟她聊天?”

    “嗯,任老太很会说话,什么风土人情,人情往来,服饰搭配,琴棋书画诗酒茶,娓娓道来,跟讲故事似的,特别有意思。”

    巫家昱:“她每次都是白天来吗?”

    “半上午,半下午,有时晚上她来住院部陪任剑佛,抽空了也会过来坐坐。不过,每次她都有小心地避着人。”

    巫家昱眉间的折子稍展:“兰花、瓷瓶,连同没开封的点心,收拾出来,等会儿让小唐悄悄走一趟,送去任剑佛的病房。”

    “要不要补点钱?”

    “不用。”任老太要的就是一个有来有往,然而,姜宓并不适合跟她过多接触,两口子的身份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下午,一行人坐车出发,闻讯而来的病人和家属,围了半条街。

    一是送行,二是希望姜宓隔段时间能过来帮还在恢复期的自己或家人施针。

    传染病医院、矿区医院、市人民医院培训起来的古医生等人,其实已经能独立施针了,只是相比何主任、蔡教授他们,稍显差了些。

    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姜宓带着何主任、白老、贺教授、钱铮友下车,向大家承诺,便是她来不了,何主任和白老等人也会隔段日子过来看看。

    一来帮大家施针,二为开课。

    “姜医生,你不能来吗?”

    姜宓冲大家笑笑:“我是边防医生,偶尔来一次还行,次次都来,就不现实了。我答应大家,真要有一天,大家的病症非我不可,那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当然,我不希望有那一天,在此,我祝愿大家年年安康,岁岁平安长寿。”

    “姜医生……我也祝你健康长寿!”

    “祝姜医生一生平安!”不知谁喊了嗓,然后大片的声音起来了,“祝姜医生一生平安!”

    ……

    “谢谢!”姜宓朝大家躬了躬身,“大家散了吧,这个天站在街上,风还是挺冷的。”

    人群慢慢往道路两边退去,让出一条道来。

    姜宓带着大家转身上车,车子重新启动。

    有孩子抱了把野花追着车跑道:“姜医生送你。”

    姜宓摇下车窗,探身接住:“谢谢!”

    车子缓缓开离市区。

    巫家昱透过后视镜往后看了眼:“困吗?吕莹拿条毯子,让姜医生睡会儿。”

    吕莹应了声,解开包袱,拿了条羊皮毯给姜宓搭在腿上。

    姜宓拨了拨手里盛开的小花,透过车窗往外看,冰雪化后,春风吹来,田野绿了,沟边除了深浅不一的绿色,还点缀了一个个颜色各异的小花。

    郊区的妇人带着孩子,有挖野菜的,有拿着竹杆绑的镰刀勾着路旁的柳树枝子在捋嫩芽。

    姜宓不解道:“捋它干嘛?”

    “吃啊。前两年,别说柳树芽了,就是树皮都有人扒下来,拿回家洗洗丢进锅里煮着吃。”

    “好吃吗?”

    “树皮肯定不好吃。柳芽还行,焯水后,用蒜汁拌一下,也算一道菜。”吕莹笑道,“这时节正是吃野菜的时候,回头我带你进山,咱们挖些荠菜、蒲公英回来,包锅荠菜饺子,再打个蒲公英鸡蛋汤喝。”

    说着,吕莹自己都馋了,姜宓亦有几分向往,一个冬天萝卜白菜的天天轮着来,她早吃烦了:“巫团长,咱们今天晚上就回边防吗?”

    从市区到军区医院要三四个小时,从军区医院到边防又是三四个小时,这会儿是下午两点多,今儿要回边防,那就得摸黑赶路了。

    “不急,晚上在军区医院休整一晚,明早走。”

    “哦,等到了军区医院,”姜宓兴致勃勃地跟吕莹计划道,“趁着天才有点黑,咱俩去沟边看看有没有野菜。”

    “好。”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到军区医院,姜宓等人就被通知去传染科做检查。

    检查过关,他们才能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这是为防把传染病病毒带进部队,传染给战士。

    姜宓已经好了,不过,她还有五副调理身体的药要喝,为防万一,梁院长等人要她喝完药,再观察一下。

    所以,翌日没走成。

    梁院长将她安排在住院部顶层,靠边的位置,空间大,清静。

    为了给病房增添点颜色,吕莹把她爷爷书房里的墨兰抱来了,还给搬了套桌椅,抬来箱书籍。

    姜宓打开藤箱,抽了本书:“牛娃出院了吧?”

    吕莹:“我等会儿问问。”

    “出院了。”巫家昱提着食盒推门进来道,“你们去市传染病医院的第二天他就出院回家了,张大妮担心他恢复情况不理想,还专门去看过两回。”

    “现在情况怎么样?”

    “听张大妮说,恢复得不错。”

    姜宓点点头:“回去后,我抽空过去看看。郑广房(第一个出血热患者)呢?”

    郑广房的情况,吕莹昨天听自家爷爷说过,闻言道:“他出血热已经好了,现在转移到普通病房,在做尘肺治疗。”

    “书先放下,过来洗手吃饭。”巫家昱打开食盒招呼道。

    姜宓放下书本,洗洗手,在桌前坐下,看向饭盒里漂浮的肉片和蒜苗,疑惑道:“羊肉汤?”有一点点膻味。

    “嗯,你小舅送的黄羊腿,早上我拿食堂请大师傅做了,尝尝,好不好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