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七零女配是末世大佬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46章 第 46 章(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备用网址

    林景智带人迅速编书成册, 交给军山农场商务部全权负责印刷、出版事项。

    林正刚扶持以贺玲为组长的知青五人组悄悄复习功课,准备12月一鸣惊人。

    林景严瞄准目标,为心仪的学校与专业全力以赴、背水一战。

    三拔人马暗暗发力, 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里冲刺。

    文校长雷厉风行, 在冯国亮主任的帮助下,只用一周时间就拿到书号,联系好出版社, 交由印刷厂加班加点,从早晨到晚上连轴转, 终于——

    十月底, 一套林景智组织老师们在暑期编撰完毕、冠名为《军山农场中学高考自学丛书》正式面世。

    这套书分为文、理两册, 刚一推出就引来无数人轰抢。

    这可是1977年10月!

    停滞十年的高考, 压下多少需求?呈井喷状态的报名让教材一本难求,更别说什么教辅资料。

    林景智主编的这套自学丛书倾注了老师们多年心血,要点清晰,题型丰富,从浅入深, 切合实际, 即使是丢下课本多年的考生,只要买到这套丛书, 就能迅速抓住重点, 快速提升。

    一传十,十传百。这套书的名气从农场传到县城,再传到省城, 最后传到全国。

    “一书在手, 高考不愁。”

    “高考学子必备的一套复习神书。”

    “今年高考时间紧, 这套丛书助你赢。”

    林景智既是主编, 又是语文组组长,一时之间名声大噪。走在路上都有人热情拦住,搭讪、询问、感谢。

    “林老师,您家里还有没有辅导资料?我没抢到啊。”

    “林老师,中学有没有开高考培训班?您能不能帮我们复习一下?”

    “林老师,好不容易抢到了您编的书,签个名吧…”

    “林老师,您可算为我们知青做了件好事,感谢感谢!听说其他地方的知青为一本课本抢破了头。”

    送菜的,送花的,送钢笔、袜子、鞋垫的……络绎不绝。

    农场印刷厂趁机火了一把,工人连轴转,每天都有加班工资。印刷出来的丛书由运输队的大卡车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军山农场中学这六个字,果然如宋校长所言,响彻全国。

    《军山农场中学高考自学丛书》上册是文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五科,标价3.2元,下册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标价2.8元。

    定这个价格的时候农场商务部的冯国亮主任还有点忐忑:这么贵有人买吗?

    没想到,这套丛书在农场新华书店刚上架就被一抢而光,第一次印刷的一千册光是农场内部人员就消化掉了。

    ——卖便宜了!

    到后来,县城的人都跑到农场来,一大早守在农场新华书店门口,就为了等着丛书上架。更有甚者,直接跑到印刷厂门口蹲守,就怕买不到。

    第一批次出版印刷销售工作告一段落,所有印刷厂工人根据工作量的不同领到三十块到五十块钱加班费,而参与编撰工作的老师们都发了两百块钱巨款。

    老师们拿着两百块钱的奖金,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曾经被骂成“臭老九”的老师,竟然靠复习资料赚钱了?

    林景智将三百块钱交给孙文姣,悄悄道:“这钱你先存着,冯主任说将来加印的话还会有。印得越多钱越多,老五建议的这个合同方式好。”

    林景严前些日子跟着运输队走南闯北,赚钱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他建议林景智:高考辅导资料一定会卖得好,不要一次性买断版权,要细水长流,按照印制册数提成。

    孙文姣一下子拿到这三百块钱,整个人都有点紧张起来:“这么多钱!没事吗?我们能拿吗?不会有人举报我们发高考财吧?”

    林景严道:“没事,冯国亮主任对外统一称这是奖励突出贡献的奖金,印刷厂的工人也都发了钱。咱们现在有整个军山农场做后台,不怕。”

    孙文姣这才放下心来,看着这厚厚的一迭钱眉开眼笑:“林老师,我们买个缝纫机吧?玥玥长大了,爱美得很,自己做衣服的话既好看又可以省不少钱。”

    听到她提及玥玥,林景严眉眼一弯,点头道:“好好好,你买就是。要是没有工业票……”

    孙文姣一听,笑得挺开心:“咱们家现在根本就不缺工业票,放心吧。”

    林景智人缘很好,他虽然脾气直、不懂得拐弯,但善良正义、体恤弱小,遇到实在买不到自学丛书的知青、工人和学生家长,会把辅导资料的油印稿无偿借给他们抄写。为了回报,林景智家门口总是堆着各式各样的礼物,包括工业票。

    这个年代的人相对单纯,表达感谢的方式直接而热情。

    林景智在这里闷声发大财,三分场知青点的唐明艳却心急如焚。

    唐明艳以前一直在糖厂工会当宣传干事,工作清闲省事,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后来与贺玲交换工作,重回三分场蔬菜基地劳动,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

    高考的消息传开,她的一颗心几乎要跳到嗓子眼里,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她是高中毕业生,以前一直学习成绩优异,基础好。紧张的是,她有心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冲刺一下,却发现根本借不到一本教材。

    在同屋的知青指点之下,唐明艳蹲了几天农场的新华书店,却被宣告丛书暂时缺货。印刷厂天天加班都应付不了蓬勃的市场需求,只得定点限量供应,这几天新印的书都送往省城了。

    唐明艳在农场熟人不多,一时之间不知道找谁帮忙,紧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回到知青点后,胡乱吃过一点晚饭,根本没有心情和室友们说话,抿着嘴皱着眉,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笃笃笃——”林景仁敲开了大门。

    与唐明艳相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闭上眼睛就是她的身影。她调往三分场蔬菜基地,林景仁自告奋勇要帮忙被拒绝。看着她瘦弱的身体扛着粪桶在菜地忙碌,即使累得汗流浃背也不叫苦叫累,心里升起一股怜惜。

    正是这一股怜惜,让林景仁在得知唐明艳四处寻找高考自学丛书时,主动找了过来。

    四、五个知青正在灯下埋头看书,唐明艳听到自己的名字,抬起头看着林景仁。

    唐明艳肌肤细腻,眉眼清秀,衣着朴素,似大小军山漫山遍野盛开的小雏菊一般。她靠墙坐着,昏暗的灯光下眼神有些茫然:“林景仁,你来了……”

    林景仁个子高大,体型健壮,一出现在知青点便引来女性的注目。

    唐明艳眼帘低垂,即使是情绪低落,依然感觉到心脏在剧烈地跳动。她与林景仁在一次宣传采访中认识之后来往密切,郎有情妾有意,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

    林景仁在农场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来到知青点也半点不怵。一屋子的女知青掩着嘴笑,他强忍着不自在,清咳一声:“唐明艳,你出来一下。”

    唐明艳面上一热,放下手中报纸,走出屋子,轻轻掩上门,门后传来一阵女子清脆的笑声,还夹杂着叽叽喳喳的议论。

    “唐明艳的对象长得真精神,听说是机修厂的车间主任呢。”

    “这么年轻就能当主任?肯定技术能力强。”

    “可是,唐明艳不是要考大学吗?干嘛还要和农场工人谈恋爱?”

    “嘘……谁知道能不能成?”

    林景仁在前面走,唐明艳在后面跟着,两个人沉默地走在知青点的小路上。一直走到蔬菜基地的田埂上,林景仁才停下脚步。

    月光如水,清辉万里。

    高大的男性身影将唐明艳笼罩住,四下无人,只有秋虫在草丛里细细簌簌地响着。

    林景仁问她:“你要报名高考?”

    唐明艳轻轻“嗯”了一声。

    林景仁从怀里取出一个纸包,递给唐明艳:“这个,送给你。”

    唐明艳不知道是什么,顺手接过,打开外面包裹的牛皮纸,就着月光看到是两本书,书上写着《军山农场中学高考自学丛书》几个字。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抬手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之后,激动地跳了起来,整个人变得雀跃而兴奋:“自学丛书!我的天呐,林景仁你是从哪里买到的?”

    林景仁微微一笑:“你看看这套书的主编是谁?”

    月光下,唐明艳将眼睛努力靠近封面,终于看清楚主编的名字:“林,景,智?他是……”

    林景仁自豪地双手背在身后,挺直了胸膛:“他是我的大哥。”

    唐明艳虽与林景仁相识,却没有打听过他家里的事情,今天听他一说,嘴巴窝成一个“O”字,眼睛里闪动着崇拜的光芒。

    “这套丛书的主编是你大哥?我竟然不知道!难怪这么难买的书你都弄得到。”

    唐明艳心头一块大石落地,话也多了起来,声音清脆而欢喜:“林景仁,真的谢谢你。我这几天一直想买,可是买不到。”

    她从口袋里掏出六块钱,不由分说地塞进林景仁手里:“买书的钱,给你!”

    林景仁拿着这六块钱,似乎还带着唐明艳的体温。他嘴角扯了扯,没有说什么,顺手将钱放进口袋,淡淡道:“我走了,祝你考试顺利。”

    还不等唐明艳反应过来,林景仁已经转身离开。只留下一个高大而沉默的背影,在月光下看着怅然而冷清。

    走出十几步,林景仁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他自我解嘲地摇了摇头。唐明艳是高中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她原本就会高飞,自己只不过是她偶尔停歇的一根树枝罢了,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将来?

    不如什么都不说,各自安好。

    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啪嗒、啪嗒、啪嗒……”

    林景仁内心忽然升起一阵希望,心跳不知不觉地加快,他双手握拳放在身侧,手心开始冒汗。

    平时行事干脆利落、说话粗声大气、带着些男人强势的林景仁忽然之间心旌摇荡起来。

    脚步声越来越近。

    一双柔软的手缠在林景仁的腰间。

    一个温软的身体贴在他的后背。

    这一刻,月儿躲到云层之后,田埂之上忽然变得幽暗起来。

    林景仁一动不敢动,连呼吸都屏住,就怕他一动,所有一切就会消失。

    唐明艳的声音略带沙哑,低得近乎梦呓,但林景仁却听得无比分明——

    “林景仁,我们在一起吧。”

    --

    十月下旬,林满慧在农科所给罗瑞冬教授打下手,她的专利“洪山菜苔异地大规模种植技术”已经获批,这代表着未来大规模洪山菜苔种植如果需要军山农场的技术支持,就得支付相应的费用。

    这项专利里,施肥的时间节点与配比是核心技术,林满慧与罗瑞冬反复实验之后方才确定下来。罗瑞冬虽付出良多,但他重承诺,将这项专利的所有权给了林满慧。

    林满慧有点不好意思,但厉浩笑眯眯地代她表达了感谢:“老罗你放心,我这小徒弟有良心,不会让你吃亏的。”

    他又转头交代林满慧:“你那个植物营养液的专利我已经帮你申报,估计年底就能够获批。”

    去年冬天下雪之时,林满慧悟出水木双系异能过明路的方法:将木系异能融入水系异能之中,制造出饱含木系异能的营养液。只要控制好浓度,就能对植物生长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这种浓缩营养液,是林满慧的不传之秘,罗瑞冬、陈淑仪用各种仪器测量、检测之后,也无法复制和还原。

    厉浩并没有多问,直接帮林满慧申请专利,取名慧字号植物营养液。

    有了这两项专利,林满慧感觉自己可以实现咸鱼梦想——

    你想想,红菜苔种植不难,但要想和洪山菜苔一个口味那就难喽,如果用上林满慧这个专利技术,就能保证品质。

    这就是源源不断的钱啊。

    至于植物营养液……林满慧对它的功效很有信心。专利一旦申请下来,光是卖产品,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还要继续奋斗么?

    林满慧身上的那股劲突然就懈了下来,放学回家没有写作业,懒洋洋坐在林景严身旁啃甘蔗。

    农场种的紫皮甘蔗很甜,主要供应糖厂,不对外卖。十月底陆续成熟,刚刚收割了一批,剥下的甘蔗叶铺了厚厚一地。

    放学回来的孩子们一见这满地的甘蔗叶,立马来了精神,一个个窜进地里,用脚到处踩,偶尔遇到没有被拖走的甘蔗,就会发出一声欢呼。

    “哦,哦,哦!这里有一根,这里有一根!”

    发现一根被工人遗忘的甘蔗,哪怕瘦小细嫩口感不会太好,也是一种巨大的惊喜。

    这种惊喜,有点类似过年时孩子们满地找没有炸过的鞭炮,看到一个还有引信未被点燃的红色小鞭炮,就会发出一阵欢呼。

    “哦,哦,哦!这里有一个!”

    不用花钱,就能享受到的快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鞭炮、一根不值钱的甘蔗,都会在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林满慧也跟着孩子们一起跑进甘蔗地,迅速找到一根粗大的紫皮甘蔗,从厚实的枯叶之中一把拖了出来。

    她的动作干净利索,引来一群孩子们羡慕的目光。

    甘蔗地一眼望不到头,满地都是散乱堆放着的枯叶,大孩子、小孩子在甘蔗地里四处乱晃,踩了半天也没翻出一根,有些气馁。

    “满慧姐姐,帮我们找一根吧。”

    “对呀对呀,你肯定有办法。”

    “好姐姐,帮帮我们吧,晒了半天太阳什么也没找到。”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叫嚷,看向林满慧的眼神中满满都是祈求。林满慧微微一笑,一扬手把手中甘蔗甩到高高的田埂之上。只见她悠哉哉地东边一转、西头一绕,弯腰在枯叶堆里一抓——

    一根根被遗忘的紫皮甘蔗便出现在她手中。

    孩子们欢喜得简直要疯了,一个个都惊叫起来:“好棒啊!满慧姐姐找甘蔗好厉害!”

    林满慧木系异能在手,玩得不亦乐乎,扯出一根,就往田埂上扔一根,不一会儿便把这刚采完的两亩甘蔗地清理干净。

    战果斐然,竟然有十几根被遗漏的甘蔗!

    林满慧只拿了一根,其余的都分给了在场的学生伢们。看着他们一个个吵吵嚷嚷,分发剩下的甘蔗,她笑容满面,心满意足地离开。

    到家把甘蔗削了皮,劈斩成拇指粗细的小段,林满慧慢慢享受劳动的成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