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越1962我以八级拳打天下 > 第363章 人间正道

第363章 人间正道(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备用网址

就在刘振华与乡亲们在餐馆叙话、省市领导在远处驻足之际,沿街的住户们这才小心翼翼地推开家门,探出身来张望。

先前那人山人海的阵势,着实让不少市民不敢近前。

“我的老天爷,”一位提着菜篮的大妈望着正在有序登车的人群,咋舌道,“听说这些都是天不亮就从山里赶来的,就为了给华兴的刘老板说句公道话?”

旁边一位早些时候就在现场的吃瓜群众接过话头:

“何止是天不亮!我方才听那位彝族老乡说,他们寨子离这儿三百多里路,有些人舍不得车票钱,硬是走了三天三夜!你瞧见那几个老人没有?布鞋底都磨穿了……”

大妈顺着指引望去,果然看见几位老人正被搀扶着上车,裤腿上还沾着斑驳的泥点,鞋帮开裂处露出磨得发红的脚后跟。

她不禁倒吸一口气,手里的菜篮子微微发颤:“这得是多大的恩情,才能让人这般拼命啊……”

路边修自行车的老师傅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把汗:

"今早的报纸我还看了,把华兴说得可难听了。可现在这阵势......我看啊,这报纸上的话,得打个问号。"

几个刚下夜班的工人站在路边议论:

"要真是黑心企业,能有这么多老百姓自发来撑腰?"

"我刚才听见那位老伯说,华兴给他们建了学校,孩子上学都不要钱......"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先生静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禁感叹: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今日一见,方知此言不虚啊。"

路边副食品店的老板搬出一箱汽水,招呼着正要离开的乡亲:

"来来来,天热,喝瓶汽水再走!你们这份情义,让人敬佩!"

渐渐地,围观的市民们不再只是好奇的看客。

有人飞快地跑回家取来相机,想要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一幕;

有人主动上前帮忙维持秩序,为离去的车队让出通道;

更有热心市民从家里带来煮熟的鸡蛋、刚买的包子,硬塞给那些即将离开的乡亲。

阳光下,整条街道仿佛上演着一场无声的教诲。

从最初的好奇围观,到后来的理解敬佩,再到最后的主动相助——这座城市的脉搏,在这一刻与远山的心跳产生了共鸣。

吴省长远远望着市民们自发相助的场景,对身旁的李市长轻声道:

"你看,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不只是华兴的胜利,更是人间正道的胜利。"

翌日,真相的阳光刺破迷雾

就在那个感人至深的中午过后第二天,一股反思与求证的浪潮席卷了各大媒体。

先前转载过诋毁报道的《蜀都晨报》在头版刊发了醒目的致歉声明,

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特稿《民心如镜:记一场跨越山海的真情守望》,

详细记述了乡亲们徒步百里为华兴正名的动人故事。

省电视台在当晚七点半的黄金时段新闻中,播出了长达十分钟的专题报道。

镜头里,那些磨破的布鞋、那些真挚的标语、那些含泪相望的瞬间,第一次通过电波传遍了千家万户。

新闻主播用庄重的声音说道:

“……当一份善意被曲解,万千民众用最质朴的方式,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人心是秤’。”

也就在这一天,由省、市两级联合组成的专项调查组正式成立。

调查组组长、省纪委副书记郑国明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纪检,他带领的工作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针对劳务纠纷、行政检查、舆论操控三个方向展开调查。

他带领的工作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针对劳务纠纷、行政检查、舆论操控三个方向展开调查。

劳务调查组首先走访了工地周边群众。

一位在工地旁开小卖部的大爷说:"那些来闹事的,根本就不是本地人。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从来没见过这些人。"

调查组还找到了几个被雇来闹事的闲散人员,在政策感召下,他们承认是受一个叫"龙哥"的人指使,每天五十块钱来"站场子"。

行政调查组调取了半年来各部门的检查记录,发现一个反常现象:

对华兴工地的检查频次是其他工地的三倍,而且多数检查都是"有人举报"。

更蹊跷的是,这些举报都指向同一个电话号码。

经过追踪,这个人正是赵德兴的司机。

舆论调查组的发现最为关键。

他们找到了一位良心发现的报社编辑。

"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这位编辑交出了一份录音,"这是当时上面传达指示时的录音,里面明确要求我们要'适当关注'华兴的问题。"

与此同时,周航也将这段时间收集的证据全部提交给调查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